近日,被称为“村排”的2023年海南(文昌)乡镇排球联赛在排球之乡海南文昌落幕。一个多月来,来自海南文昌、海口、琼海和澄迈共20支乡镇男子排球队展开激烈角逐。
(资料图)
乡土气息贯穿“村排”全程。参赛球员中不少是渔民、养殖户或农产品商贩。场内,很多球员赤脚上场,弹跳扣杀气势如虹。场边,拉拉队敲锣打鼓欢呼跳跃;场外,观众席场场爆满,站凳、登梯、爬树……人们为一睹赛事各显其能。本次比赛的冠军奖励也很特别,除奖金外,还有一头活牛和文昌鸡。
赛间,“凳子排球”、公仔戏、琼剧等当地特色文化内容赚足眼球。设于赛场周边,拥有文昌鸡、椰子鸡等众多特产的市集人流如潮。据统计,“村排”比赛日期间当地共接待观众48.58万人次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.8亿元。
如今文昌设有600多个排球场,排球也已融于文昌人的生活。无论老少,人们常在球场打排球、看排球至深夜。作为文昌排球的代表,文昌中学排球队多次参加国内外中学生排球赛事,所获奖杯摆满了校史馆两面墙。
“村排”热潮虽已落幕,当地百姓对排球的挚爱之情却永久激荡。
人们在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观看“村排”比赛(7月1日摄)。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
在“村排”决赛中,东郊镇队(右)对阵东阁镇队(8月13日摄)。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
东郊镇队队员在“村排”决赛中战胜东阁镇队后庆祝(8月13日摄)。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
人们在海南省文昌市冯坡镇观看“村排”比赛(7月15日摄)。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
观众在“村排”现场观看公坡镇队对阵东郊镇队的比赛(7月1日摄)。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
“村排”决赛现场,观众在赛前互动中争抢前中国女排队员魏秋月、李颖的签名排球(8月13日摄)。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
观众在文昌排球馆观看“村排”比赛(7月3日摄)。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
“村排”铺前站比赛期间,龙楼镇队教练黄梓(中)与前中国女排球员刘晏含互动交流(7月21日摄)。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
在“村排”决赛现场,演员带着具有文昌特色的公仔戏木偶亮相球场(8月13日摄)。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
人们在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观看“村排”比赛(7月1日摄)。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
“村排”决赛现场,观众在场边呐喊助威(8月13日摄)。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
一场“村排”比赛中,部分队员赤脚上场参赛(7月1日摄)。在文昌,很多人从小就习惯赤脚打排球。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
“村排”龙楼站赛间,球员们用凳子打排球,为观众表演具有文昌特色的“凳子排球”(7月1日摄)。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
观众在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观看东郊镇队对战公坡镇队的比赛(7月1日摄)。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
拉拉队员在“村排”冯坡站比赛期间为所支持的球队加油助威(7月15日摄)。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
观众在海南省文昌市铺前镇观看“村排”比赛(无人机照片,7月23日摄)。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