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夏的河北秦皇岛阿那亚,第三届戏剧节正在上演。晴空烈日之下,一场关于“创作者困境”的海边对话在“孤独图书馆”进行。
阿那亚戏剧节海边对话嘉宾(从左至右):主持人张越、中戏院长郝戎、舞美设计师张武、演员导演陈明昊
“如果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行,一直在一个错误的方向上努力拼搏,就只会遇到更大的困境,甚至陷入偏执。”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认为,学艺术的学生们一定要先认清自己和现实,完全投入之前要对自己的艺术素养做综合评判,忌盲目。“艺术类学科要学得出类拔萃,天赋很重要。”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的演员、导演陈明昊对此表示赞同。“我的很多同学,当然也包括我在内,都不知道当时怎样考上的中戏。当时就是被招考老师们选中了天赋。”
当然,即便具备天赋,艺术类学生在创作时也会遇到困境。“这时候遇到的就是专业困境,即从一张白纸到入门,再到成为一名艺术工作者,然后最终成为一位艺术家,这当中的每一次进阶都可能会遇到困境。”郝戎说,“这些奋斗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并不是坏事,因为它符合艺术创作和艺术类从业人员成长的规律。”
郝戎表示,从一名艺术类学生成长为艺术家,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,遇到的每一次困境都是一个不断突破自我的契机。“突破了,才能有质的飞跃,推动职业生涯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。”
艺术道路漫长,“如何突破困境”或许是每位艺术工作者成长道路上永恒的话题。“艺术创作没有一定之规,条条大路通罗马。但是要记住,走出困境的过程中要找准目标,就是创作出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。”郝戎补充。
当下,正值高考出分报志愿的关键时刻,既然走上艺术的道路就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创作困境,那对普通家庭的学生来说,艺术类学科值得报考吗?
郝戎建议,只要学生们可以对自己的艺术天赋做出客观的认定和评价,然后遵循艺术教育和创作的规律脚踏实地地向前走,“是金子总会发光的。”
栏目主编:樊江洪
文字编辑:樊江洪
本文作者:张煜
题图来源:张煜摄